订阅蜂CPQ创始人毛炜:对明年下半年市场回暖谨慎乐观,没有理由极度悲观

来源: ITplus
    作者: 毛炜        
“谨慎乐观,没有理由极度悲观”


中国的SaaS太难了。

市场上对于SaaS付费的认知不够,SaaS企业在需求面前无限制的定制开发,低价抢客户不盈利,投资人已不再为讲故事而买单,SaaS该何去何从?

一个从业20年的老炮,经历了从传统软件到SaaS的周期,看透SaaS的趋势和变量,不被资本市场情绪左右,在CPQ赛道涌入到了SaaS创业中。

谨慎乐观,没有理由极度悲观”,毛炜也给出了自己对于市场复苏时间节点的判断。

好消息是,起步早,生态友好度高,有好几家CRM厂商正在集成订阅蜂的产品;坏消息是,活下去,熬到市场复苏的那天,在这之前,不能让自己挂掉。

作为订阅蜂的战略合作伙伴,ITplus有了真正观察这个行业的从业者,和真实生存状态的契机,这股为了“客户成功”而努力活下去,等待市场复苏的创业精神,ITplus相信,一定会对当下艰难的市场环境中求生的我们,启发和鼓舞。

别挂掉,生机或许就在明天。

 

图片

 

你在Excel手动填一张报价单需要多长时间?

因错报漏报的退单率有多少?

从报价到拿下订单的转化率又是多少?

 

这些问题,不仅关乎销售人员会不会报价。实际上,从制定报价策略,到价格运营,包括价格和折扣优化等,再到落到软件上管控提升赢单率,最终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、精准决策以及清晰核算成本,做到减损和保障利润最大化,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。

在国外,这是一个发展了20多年的专业服务领域。

除了Salesforce外,还有Conga、Dealhub、Pricefx、Pros、Zilliant等专业公司都在这一赛道角逐。

而在国内,这一赛道的玩家寥寥无几。

一类是销售易和纷享销客为主的CRM厂商在做这一功能的集成,另一类就是以订阅蜂为代表的专业CPQ服务商。

CPQ软件(Configure, Price, Quote),是产品配置、价格生成、报价提案的在线化管理系统。

从直接效果来看,销售流程进入到商务谈判阶段,从报价到最后签单,赢单率是高还是低,体现了CPQ报价软件对客户的重要价值。

订阅蜂创始人毛炜选择这一赛道,源于10年前的一次创业经历。

2014年,毛炜联合创办了一家云通讯的公司。在负责LTC(从线索到现金)整个业务流程过程中,他遇到了两个痛点:一个是计费,一个是报价。当时公司的价格结构比较复杂,大部分销售都不会报价。

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国外产品研究之后,考虑到计费的数据比较敏感,2022年毛炜选择从报价到订单这一流程入手,踏入CPQ赛道,决定解决当年没有解决掉的痛点。

在软件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,毛炜在2014年之前做得是传统软件,2014年之后做SaaS服务。在SaaS哀鸿遍野的时间节点做订阅蜂,他开玩笑说,“除了干SaaS,别的好像我也不会”。但“趋势一直在那儿”,毛炜反复强调了多遍。

2022年,全球SaaS市场规模在2000亿美元左右,中国的SaaS市场规模仅有1200亿人民币,但每年仍保持着18%左右的增长率。另外从客户的接受度,以及软件云化的占比上,SaaS整体还在往上走。

“你要看到整个大势在那儿,趋势并没有改变,软件行业会一直按照传统模式往前发展吗?不会的。SaaS的占比会逐步提高,这个趋势是肉眼可见的,没有改变。”毛炜很清醒,“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春夏秋冬,只要趋势在那儿,所有的波动都很正常。资本市场可能有起有落,但我们作为从业人员不能跟着资本市场的情绪去波动。”

当被问到会不会担心竞争,毛炜表示“赛道比较小,别人看不上”,另一方面,大部分客户对于要用系统来管理报价的认知还远远不够。

而且因为起步早,订阅蜂目前还有一个天然优势,正在成为其他软件厂商的生态伙伴:

“现在有好几家CRM厂商正在集成我们,我们产品战略的第一条就是API优先,本质就是被集成。不管你是CRM还是其他业务系统,都可以通过API轻松集成订阅蜂CPQ。”

只不过,毛炜的梦想并不是做一个报价软件。

订阅蜂成立的第一天对标的就是美国的Dealhub,这是一家做收入运营的服务商。现在订阅蜂做CPQ只是切入口,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是成为一家结合AI、大数据、SaaS等的收入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。

 

图片

 

在CPQ出现之前,报价一直都是靠人工、靠经验的“手艺活”:在Excel里面手工选择和配置产品,利用定价规则计算价格,人工核对和审批价格,再和客户进行多轮反复沟通。

简单产品这样做问题不大,当产品之间的约束关系变得很复杂时,产品选配就成了大问题。例如:选配A就必须选配B,选配B不能选配C,A可以打折,B无法打折,ACD不能组合等。

如果用手工方式做复杂产品的选配,很难避免产品的错配或漏配,也难以避免数量上的错报漏报,导致报价错误。考虑到报价的严肃性,任何报价错误轻则会导致客户退单,重则会造成重大亏损。

直到CPQ的出现解放了人力,让产品选配更简单,报价更快、更精准,赢单率更大,让销售人员更快、更有竞争力的打单。

当然CPQ的价值不仅仅是在线报个价。

CPQ更大的价值在于,从报价到订单全流程在线化,辅助人做报价决策,并能够核算成本,做到事前管控,提升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空间。这一点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。

所以,毛炜指出,订阅蜂在ICT行业的应用场景,总体来讲,其实在解决两个端的问题:一端是销售侧,一端是成本侧。

销售端,最直观的体现在辅助销售人员更快、更精准的报价,提升报价赢率。

这里的赢率,是指从报价到订单的转化率。

当一个销售流程进入到商务阶段,比如给100个客户报完价,最后能签下50个,还是60个,CPQ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。

提升赢率之一,就是让报价更精准。订阅蜂在做的,除了能杜绝手工出现的报价错误之外,正在结合价格大数据做一些探索:

“举个例子,武汉的客户来了1个需求,销售会问客户10个相关的问题,把这些答案录入系统后,系统会自动识别原来广州有一个客户在30天前也提出类似的需求,最后公司报了这样一个方案签单了。系统自动把这个签单方案推给你,你可以在这基础上调整。除了内部数据的应用,未来系统还会抓取外部中标方案的一些数据,分析竞争对手的报价。这样内外一结合,报价就更准了。”

除了报价更准,CPQ最基本的,是让报价更快。

过去要几天、几小时,现在5分钟、10分钟就能搞定,在路上、地铁上甚至在客户现场,都能轻松报价。更快的响应客户,就意味着更高的赢率。

又快、又准,放在ICT厂商和总代做渠道管理的场景里,体现在加快渠道商的要货速度,节省反复沟通的成本,也让价格计算更准确。

销售端之外,在成本端,CPQ全流程在线化不仅能核算成本,还能实时提前管控,扩大公司的利润规模。

对于集成商和软件公司来说,公司想要知道一年下来所有客户的成交价,过去的做法都是翻找合同,而且在合同里看到的是一个事后价格,并不能做事前管控。

从报价到订单全流程在线化之后,整个管控链路都开放透明,每一笔订单从产品配置,到产品采购的成本和售价,都能清晰记录、核算。这样公司通过系统不仅能实时知道自己卖了多少,还知道成本是多少、毛利润是多少。

通过事前管控,原本比如50个客户、1个亿的成交额,就有可能卖到1.1亿、1.2亿,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。

 

图片

 

“为什么SaaS服务都在讲客户成功?只有客户成功了,或者说客户在使用你的时候产生了价值,才会持续用,续费增购,我们才能长期提高客户终身价值。”

订阅模式下,如何让客户成功?

毛炜在他的《订阅经济》一书中,对于订阅模式下的商业逻辑做了深入剖析:基于“服务”,来做产品、研发和销售。

这彻底颠覆了买断模式下回款驱动的服务,和响应式的售后服务。

也就是说,做SaaS,等同于做服务;做好服务,等同于把企业经营好。那服务的边界如何界定,做到哪里是服务好,服务到多少算过界?

会不会没有让客户成功,自己先挂掉了?

能做到真正“理解”订阅模式,无疑决定了SaaS企业的生命力。毛炜从产品、研发和销售层面,给出了自己的“理解”。

产品层面,买断模式是爆品思维,强调打造一个爆款,让客户一下子爱上、非买不可,甚至冲动剁手,商家一把收回来钱,交易结束,再找下一个客户。

至于客户以后用得怎么样,商家并不关心,有问题最好也别找过来。“因为你找我,我就得服务。”

但订阅模式并不追求爆品,追求的是先构建一个极小的服务,然后持续迭代、持续创新,让客户持续用产品和服务。

“这是一种持续创新、持续服务的模式,不存在产品,是一种服务,所以就要求我不断地持续做好服务,让客户用得好、用得爽,第二年还续费增购,这样我才能赚到钱。如果客户光买一次有什么价值,没多少价值。”

研发层面,买断制为了打造爆品,每一次软件版本升级恨不得把一年的投入全砸进去,做大功能、大亮点。但订阅模式的研发一定是小步快跑、持续迭代。

我们的研发不是一年出一个大版本,是每周迭代一个小版本,这样才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,客户在用的过程中不断给你反馈,促使你不断迭代,客户用得就越来越好,才能长久留下来。”

销售层面,订阅制对于客户也更为友好。

你要去评估客户,用了你之后能否产生价值。如果说客户用A产品就能产生很大价值,就不能卖给他ABC。因为你超卖,让客户体验不好,他就不会续费和增购。要等客户慢慢用好了之后再给他推B,如果C能给客户创造更大价值,再卖给他C,不要搞一锤子买卖。”

毛炜认为,订阅模式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客户发生合作关系,这重构了甲乙双方的关系,是双赢,而不是双输。

“买断制可以理解为是一场交易,双方像对手。订阅制不一样,是双方真的要在一起‘过日子’,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。你用得不好就不可能续费,所以我肯定希望你好,你好了我才能更好,这天然是一种良性的关系。”

那服务的边界在哪儿?无限制的定制开发就是好服务吗?这会不会把客户宠坏了?

毛炜指出,订阅蜂只做两种客户的交付,第一种叫产品交付,用标准产品满足客户需求;第二种叫定制化产品交付。即便产品当下无法100%满足客户,但如果确认客户的需求可以产品化,是大多数客户的共性需求,也会纳入到产品迭代中,做适当的定制。

“如果某个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能够帮助我们迭代产品,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。但如果不是产品化的需求,太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肯定不做。”毛炜强调,“公司的资源都是有限的,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服务边界。你不会因为拒绝客户而让公司活不下去,但很可能会因为不懂得拒绝客户而把公司拖死。

 

图片

 

目前的判断是等到明年三季度,整个市场可能会开始回暖。结合整个经济的下行周期,我是谨慎乐观派,没有理由太乐观,但我觉得也没有理由极度悲观。”毛炜给出了自己的判断。

这背后源于对两大关键变量的思考:

变量一,美联储何时降息。

所有人都在猜,明年哪个时点,美联储会降息?美联储降息引发的蝴蝶效应,必然让美国SaaS有所抬头,中国SaaS也会开始回暖。

变量二,国内大模型的真正商用化。

AI大模型场景应用离不开SaaS的承载,大模型能否真正商用,决定了SaaS的AI供应是否成熟。

“综合来看,明年的六七月份以后可能会有所好转,但也不能太乐观。”

当然还有一个更残酷的变量:时间。

无论对于大模型,还是SaaS公司本身,明年都将是一个市场出清的过程。到明年下半年,有些SaaS公司可能就撑不住了,行业也将迎来一波合并潮。

“活下来,这是我们的最高战略。”毛炜说,“寒冬只要打不死我,对我们来说就是好事。寒冬使人冷静,让我们有耐心打磨产品,打磨好的服务,不会天天烧钱做增长,搞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。”

明年订阅蜂的打法是聚焦行业,立足于优势行业打穿、打透,毛炜表示订阅蜂将主要聚焦ICT和先进制造业。

订阅蜂CPQ的早期使用者大部分来自ICT行业,目前来看,在ICT行业的客户满足度和满意度也最高。之所以和ITplus达成战略合作,也是双方基于优势行业,从报价体系到管理经营,共同提升ICT企业的组织敏锐度、响应度,以及整体的管理成熟度。

一方面聚焦行业,另一方面,毛炜也指出明年订阅蜂也会持续探索和大数据、AI结合,做一些落地的场景化应用。

毛炜并没有把订阅蜂仅仅定义成一个报价软件。

订阅蜂要做的,是收入运营解决方案提供商,无论是SaaS、AI,还是大数据,都只是帮助客户更好实现收入运营的技术手段,技术逻辑永远替代不了业务逻辑。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定价策略训练营,也是在帮助客户建立价格管理的认知。做CPQ只是一个起点。”

圆梦终须时间来见证,如同对于SaaS订阅模式的理解,在长期服务关系中让客户成功,最终会不会也让自己成功呢,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
责任编辑: 椰子

相关资讯
写评论